東數西算下的數據中心該如何選址?
數據中心常因「離經叛道」的選址登上科創頭條,海底、湖邊、山洞、冰川、沙漠、掩體……數據中心選址貌似非!敢靶浴。
但實際上,數據中心是包括風火水電的數字設施,其運營所耗不菲,不僅一次性投入數以億計,進入運營階段后還將化身吞電巨獸,因此是典型的資本密集、技術密集型投資;诖,糟糕的選址不僅會抬高初始成本,還會隨著時間推移,顯著增加企業的運維成本和安全風險,甚至不得不搬遷重建。這并非危言聳聽,研究認為,由于能耗、成本、管理等問題普遍存在,未來五年內全球最大的1000家企業中70%以上不得不對數據中心進行重大改建乃至重建。
因此,選址對數據中心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,地理位置的選擇與其投資成本、服務質量、經濟效益緊密相關,是數據中心企業贏取競爭的關鍵。
東數西算,數字時代的「南水北調」
2022年2月,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,同意在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粵港澳大灣區、成渝、內蒙古、貴州、甘肅、寧夏啟動建設8個國家算力樞紐,并圍繞這8個算力樞紐,規劃了張家口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、蕪湖、韶關、天府、重慶、貴安、和林格爾、慶陽、中衛10個數據中心集群,至此,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,與西氣東輸、西電東送、南水北調并列,第四個跨區域的資源調配超級工程東數西算正式全面啟動。
在新的國家戰略下,數據中心的布局進入又一個發展階段。在此背景下,在《東數西算下的數據中心選址》報告中,選址研究院(ELRC)梳理了數據中心的市場規模、產業圖譜、投資主體、分布特點和選址策略,并以附錄形式梳理了數據中心10大集群。
《報告》認為,龐大需求驅動下的數據中心投資將保持20%以上增速,數據中心選址應緊跟東數西算的國家戰略,綜合考察市場、能源、政策、成本和安全5大核心要素,并不斷提升能效以前瞻性地適應「雙碳」時代的到來。
四大主要投資者,年均增速20%
得益于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,我國數據中心建設水漲船高。
截至目前,我國數據中心規模已達500萬標準機架(以功率2.5千瓦為一個標準機架)。按照工信部《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(2021-2023年)》,到2023年底,全國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年均增速將保持在20%左右。
在數據中心的建設大潮中,電信運營商、第三方服務商、云服務廠商和新進入者是四類主要的「弄潮兒」,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,豐富著數字時代的基礎設施。
圖:部分云廠商和互聯網企業數據中心布局 來源:選址研究院
按照規模,數據中心分為超大型數據中心、大型數據中心和中小型數據中心;按照使用性質、數據丟失或網絡中斷在經濟或社會上造成的損失或影響,數據中心分為A級、B級和C級;考量可用性、穩定性和安全性,數據中心分為T1-T4級別;按照主要處理的業務類型,數據中心又可分為邊緣計算類、低時延類、中時延類和高時延類。

發表評論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
暫無評論
暫無評論